

高伟,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从事木质先进功能材料、木文化产业发展等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在西南林业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高伟教授以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育人理念广受赞誉。这位北京林业大学博士毕业后便扎根西南林业教育一线的学者,始终践行着“科研与教学相长,理工与人文共融”的教育哲学。
在教学实践中,高伟老师始终坚持因材施教的理念。针对专业基础扎实的学生,他积极引导其参与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深化专业认知;对于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他则建立“一对一帮扶小组”,通过课后辅导和学习互助机制帮助其筑牢知识根基。这种差异化教学策略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更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作为深耕工科教育的实践者,高伟老师特别注重科研反哺教学。他将自己所从事的木材先进功能研究方向的最新学术成果主动融入课堂,通过剖析最新科研案例,及时改善教材内容的滞后问题。“工科教学不应只局限于理论框架,更要帮助学生触摸到学科发展的历史脉搏、踏足到科学研究的时代前沿。”这种教学创新使他主讲的《木材保护与改性》《林产工业概论》《木文化概论》等课程成为学生眼中的"热门课"。
面对青年教师群体,高伟老师分享了三点经验:一是注重教学内容的迭代更新,及时将行业动态转化为教学素材;二是建立“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三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企合作、科研项目等途径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
在人才培养理念上,高伟老师强调“专业能力与人文素养并重”。他为学生开出的书单涵盖文学、美学、哲学、文化、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既有《四书五经》《史记》《三国志》《长物志》等国学经典,也有鲁迅、路遥、陈忠实、马尔克斯、村上春树等中外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既推荐宗白华《美学散步》、李泽厚《华夏美学》等美学专著,也鼓励阅读《时间简史》等经典科普读物。他认为,工科学生通过人文阅读培养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够为专业创新提供不竭的灵感源泉。
从教十五载,高伟老师始终以“做有温度的教育”为追求。在高伟老师办公室,随处可见他各个时期不同艺术风格的书法作品;他的课堂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场所,更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这种将专业教育与人文滋养有机融合的育人模式,为新时代工科教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来源:宣传部、教评中心 /初审:张冉/复审:冷瑾/终审:柏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