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平,宁夏平罗人,西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在法学教育领域,她已默默耕耘 20 余载,用知识与热忱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
1993 年,马平老师踏入中央民族大学法律系的大门。本科毕业后,她投身法院工作,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深度参与司法实践,真切体悟到法律职业所承载的严谨与重大责任。这段经历,如同坚实基石,为她后续的法学研究与教育事业筑牢根基。然而,高校那充满自由气息的学术环境,如磁石般深深吸引着她。她微笑着回忆道:“在法院,我是手握裁决权的裁决者;而在高校,我更像是指引方向的引导者。” 这一角色的转变,让她找到了职业的灵魂归宿,毅然踏上教书育人的漫漫长路。2003 年 7 月,她入职西南林业大学(原西南林学院),从此在彩云之南这片土地上扎根。对学术的执着热爱驱使她不断进取,2006 年秋,她成功考入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三年后圆满毕业,又马不停蹄地回到西南林业大学,继续投身于热爱的教育事业。
在马平老师心中,大学教育的核心在于 “立德树人”。她始终秉持着这样的理念:法学教育绝非仅仅是专业知识的灌输,更关键的是培育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她常语重心长地对学生说:“学习法律之人,必须树立起自己的价值观,绝不能放弃对正义的理想追求。” 在她的课堂上,法律条文与原理的讲解只是基础,她更注重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法律条文背后所蕴含的价值与规范意义。她创新采用问题导向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巧妙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案例中深刻理解法治精神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以她所教授的 “人权法学” 课程为例,她鼓励学生依据个人兴趣自由组队,开展实地访谈,并在课堂上进行成果演示与交流。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判断能力。
回首自己的职业生涯,马平老师视从法院到高校的转变为重要转折点。二十年前那次果敢的人生赛道转换,不仅让她的学术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也使她对教育的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除了潜心研读专业文献,她时刻关注法学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动态,始终保持着对教学和科研的满腔热忱。她坚定地表示:“法律处于持续发展演变之中,身为教师,唯有与时俱进,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指导。”
对于年轻教师,马平老师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与建议。她强调,首先要扎实深耕专业知识,持续提升专业水平,这是立足教育领域的根本;其次,要掌握高效传授知识与思维方法的技巧,用心打磨教学水平,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吸收知识;再者,作为教师,必须时刻规范自身言行,严格遵守师德准则,切实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她始终坚信,教育的本质远不止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人格的塑造。“以法为教,价值塑人”,恰如其分地概括了马平老师的教育事业,这八个字,是她教育生涯的生动写照,也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深情诠释。(来源:宣传部、教评中心 /初审:张冉/复审:冷瑾/终审:柏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