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倩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要成功地上好一堂课,有三个关键方面不可或缺。
精心备课:知识储备的源头活水
备课是教学的基石,“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不能仅有一桶水,而需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对于思政课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思政课的时代性强,要求教师紧密关注最新时政,持续更新知识储备,并巧妙地将时政热点融入备课内容。只有如此,才能让课堂充满新鲜感与现实感,为上好课筑牢坚实的前提基础。
高效课堂实施:教学的核心环节
课堂实施是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可从以下几个维度着力:
——精细化课堂组织:在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我们对思政公共课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每门课程开课的第一讲,便向学生明确传达课堂纪律要求。同时,依据学院规定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安排固定座位。这一举措显著提升了学生的上课出勤率,使考勤工作更为便捷高效,也为平时成绩的准确界定提供了有力依据。
——紧扣学生需求的内容设计:课堂内容要以学生自身需求为导向,从学生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切入,积极回应学生的质疑。授课过程中,从道理、哲理、学理的角度出发,以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学术内涵讲好政治,增强说服力,提升课堂的感染力与吸引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实践: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在我的课堂上,每节课专门预留 5 - 10 分钟给学生展示自我。同时,抛出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这不仅能及时将走神的学生拉回课堂,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氛围,还为学生搭建了展示与锻炼自我的平台,充分发挥大学课堂学术讨论的功能。
及时课后反馈:教学改进的依据
课后反馈同样不容忽视。课后应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尤其是向那些上课认真的同学了解上课效果。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此为依据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管理工作。通过课后反馈,教师能够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从而持续提升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一堂优质的课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积极配合,通过教学相长,不断推动课堂质量迈向新的台阶。只有在教师精心备课、高效实施课堂教学以及重视课后反馈,同时学生积极参与的协同作用下,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来源:宣传部,教评中心/初审:张冉/复审:冷瑾/终审:柏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