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木”质匠心 锻造绿色栋梁
——西南林业大学木竹科教团队的育人答卷

由夏炎教授、邓书端教授领衔的教学科研团队,正以木竹为笔,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画卷上书写着育人传奇。他们深耕木材科学与工程领域,将专业教育与思政育人熔铸一体,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禀赋,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中交出了一份厚重的“木文章”。

一、教材筑基:构建思政融合育人体系
团队立足云南“植物王国”的资源优势,紧扣“双碳”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精心打造《木材科学与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建设》教材。该教材依托云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及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创新构建“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三位一体育人模式。通过木材资源高效利用、绿色制造技术、生态保护修复等特色教学案例,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融入专业课堂,引导学生在掌握木材改性、竹材深加工等核心技术的同时,厚植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教材中收录的“巨龙竹真菌降解机理”等本土案例,既彰显学科特色,又成为浸润家国情怀的生动教材。
二、科研攻坚:破解木竹资源转化密码

在科研创新的赛道上,团队瞄准西南特色木竹材的高值化利用,展开系列前沿探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重点项目等10余项,在《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ACS系列国际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成果登上期刊封面。针对云南特有的巨龙竹,团队揭示了白腐真菌作用下木质素、半纤维素的降解路径,开发出“酶菌协同改性-热压复合”新技术,显著提升竹材复合材料的耐候性与力学性能。这些成果不仅为西南林区木竹资源“变废为宝”提供了技术支撑,更在《可持续化学与工程》等国际平台上发出中国林业科技的强音。
三、桃李成林:培育知木爱木兴木之才

团队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教学实践中锤炼匠心。夏炎教授率队连续三年在校级教学竞赛中斩获佳绩,2025年再获校级教学比赛二等奖,其倡导的“项目式教学”“科研反哺课堂”模式深受学生喜爱;邓书端教授作为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22-2024连续三年),领衔建设省级科研平台,将前沿课题转化为研究生培养的“活教材”。团队累计主编教材3部、英文专著1部,指导学生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校级金奖,培养的硕士研究生中,多人投身西南林业产业升级一线,成为木竹加工企业的技术骨干。 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团队构建了“基础理论-实践创新-社会服务”递进式培养模式:本科生参与“木竹材特性调研”暑期实践,研究生深耕“碳中和林产品开发”等纵向课题,形成“课堂-实验室-林区”三位一体育人场景。近五年,团队培养的毕业生中,30%选择扎根云南基层林业单位,用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践行“把论文写在云岭大地上”的初心。
四、以木为媒:共绘绿色发展新篇

从横断山脉的原始森林到滇南竹乡的加工车间,团队始终以“绿色匠心”串联产学研用。“致广大而尽精微”,这支扎根边疆的科教团队,正以“木”的厚重、“竹”的挺拔,培育兼具专业素养与家国情怀的绿色栋梁。他们用行动诠释:当专业教育与时代使命同频,当科研创新与生态保护共振,每一块木材都能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每一位学子都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程中长成参天大树。
以匠心守初心,以木魂铸师魂。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西南林业大学木竹科教团队正继续深耕,为守护绿水青山、锻造新时代林业人才方阵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来源:研究生学院/文:柏顺文/初审:张冉/复审:冷瑾/终审:柏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