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聚焦“两山”转化路径 《中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与实践研究》正式出版

来源: 时间:2025-09-22 作者:

近日,《中国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与实践研究》一书由经济管理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由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连刚教授主编,李娅、付伟、邱守明任副主编,是当前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领域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重要研究成果,为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

中国林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陈建成教授在评价该书时指出,其核心价值在于“理论与实践双轮驱动”——既构建了完整的学术研究体系,又提供了可落地的实践路径,对推动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当前,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价值转化路径,已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制度创新。随着国家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业高质量发展,探索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新动能、培育绿色经济增长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该书正是立足这一时代需求,聚焦森林生态产品的多元价值,系统探索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的有效路径。

作为该书主编,张连刚教授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深耕中国林业经济研究领域十余载,长期带领团队围绕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评估、转化路径、政策保障等核心议题开展研究。此次出版的著作,正是其团队多年调研成果与学术思考的集中体现,兼具学术前瞻性与实践针对性。

据悉,该书分为“理论篇”与“实践篇”两大板块,内容聚焦云南等林业资源富集区域,研究维度全面且深入。

理论篇侧重体系构建与机制探索:从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等维度搭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学科方法评估云南省森林康养产业竞争力,为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数据支撑;深入探讨森林食品标准重构的必要性与路径,剖析林下经济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在逻辑;同时针对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功能提升、森林碳汇空间外溢效应、云南省天然林碳储量动态变化等前沿议题展开研究,并分析农户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满意度影响因素,为政策优化提供民意参考。

实践篇侧重实证分析与应用指导:通过量化模型测度云南省森林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揭示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差异;对全国森林食品产业、省域核桃产业等特色林业产业的竞争力进行系统评价,为地方产业布局与升级提供实践范本。

陈建成教授进一步评价称,该书的突出优势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理论体系完整,创新性突出,构建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框架,填补了领域内系统研究的空白,增强了学术前瞻性;二是实践导向鲜明,应用性强,基于大量实地调研与典型案例分析,总结出林下经济、森林碳汇、生态旅游等多元化价值实现路径,可直接为地方实践提供参考;三是研究方法科学,多学科融合,综合运用组合评价法、因子分析、GIS空间技术、实地问卷调查等手段,确保研究结论的严谨性与可靠性;四是政策价值显著,指导意义突出,提出的政策建议涵盖产权制度、市场交易、生态补偿、利益分配等关键环节,与近期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林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等国家政策高度呼应,为决策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该书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更为政府决策、企业实践、社区参与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陈建成强调,在国家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的背景下,该书的出版将为相关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也将为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注入新动能。(来源:宣传部/文:柏顺文/图:张冉/初审:张凡/复审:张冉/终审:柏顺文)


Copyright  ©  2003 – 2025 西南林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000211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