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由蓝增全、沈晓进、李法营主编的《中国古茶树生态系统》一书由云南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创新性地提出并构建了“古茶树生态系统”研究框架,将古茶树研究从单一的植株个体,提升至群落、生态与文明演进的宏阔维度,为我国古茶树研究、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与实践参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茶学样本”。

从“单株”到“系统”,重构古茶树研究新范式
长期以来,古茶树研究多聚焦于单株个体的形态与遗传特征。本书突破传统研究框架,首次将古茶树置于更广阔的生态系统中进行整体性考察,强调古茶树不仅以单株形式存在,更以群落、茶园、山林等生态系统形式延续与发展。这一视角的转变,不仅深化了对茶树起源、传播与演化机制的理解,也为全球茶树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系统呈现中国古茶树资源,构建完整知识体系
全书共分五章,涵盖中国古茶树资源概览、典型古茶树介绍、古茶树生态系统解析、古茶生态文化挖掘及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书中通过大量野外调查、资源普查与科学实验,详细记录了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福建、浙江等地的古茶树资源分布与典型生态系统,图文并茂,数据翔实,集中反映了当前中国古茶树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推动科研与实践融合,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古茶树生态系统》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部面向科研、教育、林业、文化等多领域的实用指南。书中对古茶树生态系统的维护、修复与可持续利用提出具体路径,强调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生态平衡与文化传承的协同发展,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茶产业领域的典型案例,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深厚的自然与文化根基。
荣获业界认可和媒体报道,入选百道好书榜


该书出版至今获多方关注:云南日报、云南理论网等权威媒体先后专题报道,评价其“为了解中国古茶树生态系统提供了系统性资料”;2025年9月,更成功入选百道好书榜“专业科技类”推荐书目——该榜单以“聚合实名推荐、聚焦近期新书”为特色,此次入选标志着该书在学术专业性与公众可读性上的双重认可。
作为一部跨学科著作,《中国古茶树生态系统》既可为科研单位、高等院校提供茶学、生态学研究的前沿成果,也能为林业部门、茶产业从业者提供保护与利用的实践指南,更能让茶文化爱好者深入理解“一片叶子背后的文明密码”。其出版不仅为中国古茶树研究立起新标杆,更向世界传递了“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协同发展”的中国智慧,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贡献重要参考。(来源:林学院(亚太林学院)/文/图:武建金/初审:张凡/复审:冷瑾,张冉/终审:张卓亚,柏顺文/责任编辑:张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