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西南林业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学校关工委”)在校党委的领导和上级关工委的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核心目标,深入耕耘立德树人工作,通过强化组织建设、创新工作路径、搭建育人平台,让奉献品质与爱国精神在青年学子心中落地生根,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育人答卷。党建带“关”建:夯实组织根基,凝聚“银发”合力
“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关工委”,这是西南林业大学校关工委开展工作的核心原则。学校关工委围绕“三合”思路,即关工委工作与党建工作有机融合、“五老”作用与青年思政教育相结合、关工委机构与学校组织架构相契合,逐步筑牢组织基础,使“银发力量”能够精准对接青年学生的需求。
在领导班子建设方面,学校关工委严格按照“章程”选优配强。由校领导担任主任,动员刚从岗位退休的校领导担任副主任,联合办公室、宣传部、校团委等关键部门负责人,同时邀请政治坚定、有担当、有专长的“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担任委员,确保了班子结构合理、权责清晰。“五老”队伍是关工委的核心力量,学校关工委秉持“量力而行、发挥专长”的原则,动态调整充实队伍,打造出了一支群众基础好、号召力强的“五老”队伍。2019年,依据上级关工委的要求,经校党委会研究决定,各学院均建立了二级关工委,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主任,团学干部担任委员,让关工委的工作触角延伸到了学生身边。“一二一·齐步走”:创新育人路径,精准赋能成长
为了落实“知史爱校、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育人思路,学校关工委于2015年推出了《“一二一·齐步走”工作实施方案》,以“一场报告会、两类帮扶、一个社团指导”的特色模式,为学生的成长注入“定制化”的养分。
一场报告会,筑牢信仰之基。学校关工委将校史作为“活教材”,组织“五老”围绕《西林校史一二三》《追寻西林的精神——满怀绿色的希望》《筇竹与人生》等主题开展讲座。截至目前,已举办了近60场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会,覆盖师生约3万人次,让新入校的师生们读懂了学校的发展史,激发了他们爱校荣校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深刻理解了“校之发展与国之强盛同频共振”的道理。
两类帮扶,点亮成长之路。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五老”精准发力。在入党积极分子帮扶中,近20位离退休老党员通过参与培养、举办党史讲座、开展座谈交流等方式,帮助100余名学生提高了思想认识,坚定了理想信念。在困难学生帮扶中,“五老”从交心谈心、制定学业规划,到案例引导、捐资助学,全方位助力近百名学习、生活困难或心理有障碍的学生端正了态度,树立了信心,找到了人生的航向。
一个社团指导,激活青春活力。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学生社团存在“指导老师不对口、资源不足”的问题后,学校关工委迅速动员“五老”发挥专长,指导学生社团开展书法、摄影、花卉、体育活动等。“五老”成为了学生们的良师益友,每年“榜样在身边”演讲比赛中,“五老”的故事总能成为学子们口中的鲜活素材。讲好“五老”故事:搭建思政平台,厚植家国情怀
为了让思政教育更有温度、更接地气,学校关工委依托“杰出校友回母校”“读懂中国”两大活动平台,让“五老”故事成为青年学子的精神养分。
在“杰出校友回母校”报告会上,代表性老校友以“亲历者”的身份,分享了自己求学岁月的坚守、科研路上的奋斗、服务社会的担当,用真实的案例替代了空洞的说教,让青年学子在聆听中感悟到了“榜样的力量”,树立了正确的职业观与价值观。“读懂中国”活动则鼓励学生与“五老”深度交流,将碎片化的人生故事梳理成完整的微视频或文章,既还原了“五老”的精神品质,又融入了学子们的思考,让故事既有历史的厚度,又有情感的温度。这些作品中,《筇竹与人生》《一片茶叶 一生情怀》等微视频,《让地球癌长出绿的教授》《下“竹”功夫 点“竹”成金》等征文,先后在省教育厅关工委、教育部关工委的评选中获奖,部分优秀作品通过校园融媒体平台传播,成为了可感、可学的“活教材”。
硕果盈枝:以实干践初心,书写育人新篇
多年的深耕细作,学校关工委的工作成效显著。学校先后获评省教育厅关工委、全国教育部关工委“先进集体”;孙韬、盛世法等多位“五老”荣获教育部关工委“先进个人”;学校多次在全国、全省关工委主题活动中获得“优秀组织奖”,一批优秀作品成为了高校关工委育人的典型案例。
从组织建设到特色育人,从“五老”发力到学子成长,西南林业大学关工委始终以“不忘初心发扬奉献品质,立德树人传承爱国精神”为指引,用“银发”的坚守与热忱,为青年学子搭建起了成长的阶梯,让奉献与爱国的种子在“青苗”心中生根发芽,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持续贡献着力量。(来源:离退休工作处/文图:朱新云/初审:张凡/复审:张冉/终审:柏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