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启动以来,西南林业大学以“夯实办学基础、提升育人质量”为核心目标,聚焦诊断评估反馈问题,统筹推进核心指标提升、资源保障强化、整改闭环落实与评建工作协同,各项任务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为高质量通过审核评估、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核心指标跨越式提升,办学基础持续夯实
围绕审核评估核心观测点,学校各职能部门精准发力,通过“引育并举、多渠道优化、体系化建设”等举措,推动关键指标实现突破性进展,师资队伍、就业服务、思政建设等领域短板全面补齐。
——师资队伍规模与结构双优化,生师比矛盾实质缓解
人事处牵头实施“精准引育”组合拳,构建“引进+培养+稳定”的师资建设体系。截至目前,学校专任教师队伍规模从2023年的943人增至1307人,净增364人,实现跨越式增长;同步通过科学调控专升本招生计划,合理优化在校生规模,推动生师比从21.52:1降至20.1:1,较原填报值下降1.42个百分点。这一变化不仅打破了长期制约教学质量的“师资紧缺”瓶颈,更让教师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课程设计、个性化辅导与科研育人,为小班化教学、研讨式教学的推广创造条件。
——就业指导服务提质扩面,远超国家标准
针对毕业生就业指导“覆盖面不足、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学校强化专职就业工作队伍建设。现有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与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共21人,与应届毕业生的配比从1:477优化至1:387,远超教育部1:500的达标标准,提升幅度约19%。这支队伍通过“一对一咨询、行业专场讲座、求职技能实训”等多样化服务,覆盖毕业生职业规划、简历优化、面试技巧等全流程,2024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较上年提升8个百分点,就业指导服务的精准性与实效性显著增强。
——思政队伍建设达标超额,育人保障全面强化
学校以“配齐配强、提质赋能”为目标,构建思政课教师与专职党务思政队伍“双轮驱动”的育人体系。在思政课教师建设方面,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校内教师转岗、行业专家选聘、青年教师培养”多渠道选配,现有思政课专任教师102人,与折合在校生比例从1:475提升至1:348,不仅达到1:350的国家要求,更实现约27%的提升;专职党务与思政工作队伍规模同步扩大,与全校师生人数比例从1:129优化至1:97,提升幅度约25%,超额完成建设目标。两支队伍通过定期培训、课题立项、实践研修等方式提升专业能力,2024年共开展思政专题讲座200余场,覆盖学生超3万人次,思政育人的穿透力与感染力持续增强。
——产教融合与教师培训实现“零突破”“全覆盖”
在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上,学校打破“闭门办学”壁垒,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实验教学中心658个、共建课程172门,彻底实现此类指标“零”的突破,为林业工程、生态学、园林等特色专业提供了“真场景、真项目”的实践教学平台;教师发展中心则构建“新教师入职培训+中青年教师能力提升+骨干教师研修”的多层次递进培训体系,年度培训覆盖率从77.02%跃升至100%,实现专任教师、行政兼课教师培训“无死角”。2024年共开展教学能力 workshops、智慧教学技术培训等活动46场,教师参与度达98%,教学方法创新与信息化应用能力显著提升。

经费资源精准投放,教学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学校坚守“以本为本”办学理念,将本科教育作为经费投入优先领域,通过“加大财政保障、升级硬件设施、推进智慧校园”三维发力,为本科教学提供坚实物质与技术支撑。
——本科教育经费投入占比超九成,生均保障充足
2024年,学校教育(类)支出达9.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93.1%,较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持续巩固本科教育的核心地位。其中,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3705.7万元,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3995元,覆盖教材购置、实验耗材、教学差旅费等关键领域,确保课堂教学、实践实训活动“有钱可用、有资可依”;针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老化问题,学校加大更新迭代力度,2024年新增设备值10276.2万元,年新增设备值占现有设备总值的比例达34%,林业生态监测仪器、园林设计软件、化学分析设备等一批高端设备投入使用,实验教学开出率从92%提升至98%。
——智慧校园与后勤建设同步提速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学校启动校园网升级改造项目,据中标结果显示,该项目由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承建,中标投资金额达3605.76万元,改造后将实现校园网络带宽扩容、5G信号全覆盖、数据安全防护升级,为智慧教学、远程协同实验提供稳定网络支撑;同步新建智慧教室45间,配备互动大屏、录播系统、师生互动终端,智慧巡课系统覆盖182间教室,督导人员可通过“实时画面查看、课堂行为分析、课后回放评价”实现教学质量动态管控,2024年通过巡课发现并整改教学问题32项,课堂教学规范度显著提升。 在后勤保障上,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生活与安全需求。3月19日,副校长杨思林带队深入秋海苑学生宿舍建设项目施工现场,重点检查脚手架安全、施工用电规范、消防设施配备等情况,要求施工单位“严把质量关、严守安全线”,确保项目如期交付使用。该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宿舍床位2000余个,有效缓解学生住宿紧张问题,同时配备智能门禁、公共洗衣房、自习空间等设施,提升学生居住体验。

整改工作闭环推进,问题导向破解育人难题
针对前期诊断评估专家反馈的35个问题、89条建议,学校建立“清单式管理、销号制落实”整改机制,制定《审核评估诊断评估整改工作方案》,明确责任校领导、责任部门、完成时限,定期通报进展,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党建与业务融合:强化“双带头人”培育
针对“党建和业务有机融合机制不健全、基层党组织‘一融双高’作用发挥不足”的问题,组织部牵头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计划于2025年7月前完成全校教师党支部书记轮训,通过“党建工作方法培训+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双轨培养,打造“既懂党建、又精业务”的带头人队伍;同时统筹推进党建与教育教学“双融双促”,将党支部活动与课程建设、科研攻关、学生培养相结合,2024年教师党支部共立项“党建+教学改革”课题18项,推动党建成果转化为育人实效。
——思政课程提质:创新模式与评价体系
围绕“思政课程建设有待加强”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出台《西南林业大学关于全面推进2024-2025学年思政课课堂教学提质的行动方案》,从三方面发力:一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思政课核心教学内容知识图谱,实现“知识点可视化、教学重难点精准推送”;二是创新教学方法,推广“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实践研学”等模式,组织学生赴海口林场开展“生态文明思政实践”活动,让思政课“活起来”;三是建立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修订课程等级认定管理办法,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评价指标,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动性。截至目前,学校已建设校级课程思政案例库,计划推广优秀案例100项,覆盖全部本科专业。
评建工作统筹协同,全员发力营造良好氛围
为确保审核评估工作有序高效推进,学校构建“学校统筹、部门协同、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从组织架构、硬件准备、考察点建设、氛围营造等方面细化落实。
——健全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分工
学校成立审核评估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材料指导组、听课看课与访谈组、文稿组、会务接待组、专家联络组等8个专项工作组,印发《审核评估工作方案》,明确各组职责与工作流程。例如,材料指令组负责收集整理各学院、职能部门专项材料,确保评估材料“真实、完整、规范”;专家联络组提前对接评估专家需求,制定个性化接待方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细化硬件与考察点准备
在会务保障上,学校对全校47间会议室进行全面摸排,完成网络、音响、LED屏等设备全要素调试,并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专项培训,制定设备故障应急预案,确保评估期间会议顺利进行;在考察点建设上,确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站式’学生社区、林业生态实验中心”等5个校内集中考察点,以及“海口林场、云南新泽兴人造板有限公司”等5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组织专人打磨讲解词,选拔7名优秀教师担任讲解人,开展10余次现场演练,优化考察路线,确保专家“看得清、听得懂、感受深”。
——营造评估氛围,凝聚全员共识
学校以“凸显办学特色、展示育人成果”为目标,在专家考察沿线增设“教学改革成果墙”“科研突破长廊”,集中展示近三年学校在“林业生态育人、课程思政建设、产教融合”等领域的成果;通过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渠道,宣传审核评估意义与学校工作进展,组织各学院开展“评估知识问答”“教学展示周”等活动,让师生明确“评估为了谁、评估做什么”,形成“人人关心评估、人人参与评估”的良好氛围。
自评报告迭代打磨,兼具规范严谨与学校特色
自评报告作为审核评估的核心材料,学校坚持“精益求精、彰显特色”的原则,历经多轮修改完善,确保报告既符合评估规范,又凸显西林办学优势。 评估专班自评报告组在整合各学院自评报告、职能部门专项材料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审核评估要求起草初稿,先后征求诊断评估专家、校内学术委员会专家、评估专班意见,历经18次修改,其中分管校领导杨思林副校长亲自牵头修改5次,形成《自评报告(征求意见稿)》。2025年9月10日,学校面向校领导、各学院及职能部门(重点覆盖教务处、人事处、马克思主义学院等核心部门)征求意见,共收到反馈意见128条,经梳理研究采纳108条,进一步完善报告内容。
为提升报告“辨识度”与“美观度”,综合协调组采取“双管齐下”策略:一方面邀请艺术与设计学院专家深度挖掘“西林文化基因”,将林业生态元素、校园标志性建筑融入报告版式设计,打造专属视觉标识;另一方面联动学报编辑部,就报告排版规范、引用格式、数据表述等进行精准咨询,确保内容严谨性与形式美感有机统一,最终形成一份“内容详实、特色鲜明、格式规范”的自评报告,为专家评审提供清晰全面的学校办学情况呈现。
截至目前,西南林业大学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从核心指标的“全面达标”到经费资源的“优先保障”,从整改工作的“闭环落实”到评建工作的“协同发力”,学校始终以审核评估为契机,直面办学短板、深化改革创新,将评估要求转化为提升育人质量的实际行动。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聚焦“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十六字方针,持续巩固现有成效,补齐剩余短板,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更多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林业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林业大学奠定坚实基础。(来源:教学评估中心/文:邓志华 仇玉萍/图:邓志华/初审:张凡/复审:张冉/终审:柏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