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总书记嘱托 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

    牢记总书记嘱托 开创云南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学校引发热烈反响

    来源: 时间:2025-04-28 作者:

    西南林业大学党委书记  李永勤

    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云南考察,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边疆各族人民的深情厚爱,对云南改革发展的格外关心,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的殷切期望,为云南奋进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牢记嘱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云南省发展战略,统筹推进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特色办学道路,为林业高等教育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我们要强化实干担当,对标云南产业链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为区域产业品牌的塑造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在新兴领域干出新成效、展现新作为。充分发挥学校在林业科技人才和科研团队优势,组织开展好重大项目研究。同时充分发挥场馆和生态文明建设育人平台的作用,把学校建设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教育研究和宣传培训的重要平台。发挥学校作为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作用,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共同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要加强科技赋能,着力实现乡村振兴新突破,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科技支撑,助力农民增收致富。要深化强基铸魂,着力谱写党建引领新篇章。认真贯彻落实《以一流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清廉西林”建设,不断增强奉献意识,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鼓励学生树立报国强国大志向,争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西南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校长   王卫斌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为云南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指引和不竭的奋进动力。我们要坚持党建引领,将党的领导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筑牢政治生态与育人环境根基。要深刻理解把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要求,优化学科体系,强化有组织科研,赋能林草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创新生态文明教育模式,贯通人才培养全链条,为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贡献更多西林力量。要主动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科教合作,打造面向大湄公河次区域林业科教创新高地。


    西南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魏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云南生态地位重要,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筑牢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要健全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持续开展石漠化、水土流失及小流域综合治理。要加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衔接,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和重点湖泊环境治理。西南林业大学作为云南省乃至全国林业教育和科研的重要力量,通过立法支撑、科研突破和公众教育等多方面助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今后,学校将开展生态与边疆教育,建设“西南生态安全与边疆治理”学科群,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智力支持。重点从生态监测与评估体系建设、生态保护政策完善、生态教育与公众参与、国际生态合作等方面发力,共同支撑国家生态安全战略,为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林业高校作为。


    宣传部部长 张武先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里程碑意义。此次考察,总书记深入民族地区,体察民情,对云南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将立足岗位职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部门建设,在推进制度建设、思政建设、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在宣传学校、建设文化、彰显特色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能力水平。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牢牢把握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管宣传、党管阵地,持续深化理论武装,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不断提高榜样示范宣传质效,持续讲好西林故事,传播好西林声音,凝心聚力营造干事创业的积极氛围。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 李福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云南并发表重要讲话,始终对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高水平对外开放念兹在兹、深切嘱托、寄予厚望。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结合个人所从事的工作,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作为边疆民族地区林业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立足学校独特的边疆民族地区区位,依托林业高校“因林而生、因林而兴”的办学特色,发挥生态文明研究比较优势,将云南绚丽多姿的边疆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融入思政课堂,开发“红绿双色基因”“行走的思政课”精品实践教学线路,打造边疆民族地区林业高校特色“思政金课”,讲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故事,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云南故事,讲好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西林故事”。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 王海亭

    3月19日至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云南考察。在丽江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利用好木府这样的重要文化地标,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结合总书记对云南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定位要求,新时代云南各项工作都要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展开。作为思政课教师,我将结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的教学和研究,进一步将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重要思想有机融入教学和科研当中,通过广泛搜集整理云南有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故事和时代实践,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针对性,继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高校青年学子内心深处生根开花结果。


    文法学院党委书记  杨欣

    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云南,考察丽江和昆明等地并发表重要讲话,为云南的发展把脉定向,为云南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发展新局面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大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对外开放力度,这一重要指示不仅为云南的改革发展锚定方向,也为云南高校的人才培养指引了新的方向。 文法学院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要敏锐地意识到学院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新方向,积极投身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工作。通过学科交叉与教学方法改革双向突破,既夯实学生专业根基,又强化涉外法律实务能力,为助力云南对外开放与跨越发展输送兼具深厚专业素养与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法治人才。


    离退休工作处党委书记 朱新云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讲话精神为推进云南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梦云南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高校老干工作者,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理论指引,深入学习,提高本领,在做好服务管理工作的同时,组织动员老党员老干部老专家立足实际发挥作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力所能及参与学校改革发展和云南乡村振兴等工作,为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发挥余热。(来源:宣传部/初审:张冉/复审:冷瑾/终审:柏顺文)

    Copyright  ©  2003 – 2025 西南林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000211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