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三多”教学模式,共育“绿美”交通人才

在“双碳”目标与交通强国战略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西南林业大学程承副教授领衔的云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案例库建设团队,立足区域交通养护技术升级与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创新性构建“多目标导向、多维度融合、多主体协同”的智慧教学模式。团队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检测养护原理与方法》课程为载体,通过科教产教深度融合的案例库建设,探索出一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绿美”交通人才培养新路径。

一、对标时代需求,构建“三多”智慧教学体系
团队秉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将“产学研用”一体化思维贯穿教学改革全过程,着力破解传统工程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科研与教学分离”的痛点。在精准对接行业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三层递进式培养架构:
(一)多目标培养:构建能力进阶矩阵
围绕“理论筑基—创新赋能—实践领航”培养逻辑,设置三大核心目标:一是夯实“检测原理、养护技术、结构评定”等专业理论基础,二是强化“问题建模、技术创新、工程决策”等实践应用能力,三是培育“绿色养护、智慧交通、安全运营”等行业前沿理念。通过目标分层设计,形成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塑造、再到价值引领的培养闭环。
(二)多维度融合:打造立体化教学生态
1. 教学空间融合:搭建“线上SPOC平台+线下实景课堂”双轨教学体系。依托“智慧树”平台构建数字化资源库,集成30余个典型工程案例、50余篇行业标准及研究报告,配套开发专题课件、微课视频、虚拟仿真实验等多元资源,实现“碎片化学习—系统化建构—沉浸式体验”的有机结合。
2. 教育元素融合:推行“专业教育+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模式,将“港珠澳大桥智能化养护”“贵州山区公路生态修复”等案例融入教学,在传授检测养护技术的同时,渗透“交通强国”使命教育与“绿水青山”生态理念,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的行业栋梁。
(三)多主体协同:创新立体化育人机制
构建“高校教师+行业专家+企业导师”协同授课模式,组建跨领域教学团队。高校教师负责理论体系建构,行业专家(来自科研院所、检测机构、养护管理部门)分享前沿技术与工程经验,企业导师指导实践项目落地,形成“基础理论—技术创新—工程应用”的全链条师资保障。同时,建立“校-政-企”三方联动机制,共同开展案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现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二、深化产教融合,夯实案例库建设根基

团队以问题为导向,深入云南、贵州等地的科研院所、养护一线开展调研,系统梳理形成八大专题案例资源体系,每个专题下设“检测技术、性能评定、养护工艺”三个子模块,构建“问题导入—原理解析—方案设计—工程验证”的案例开发范式。例如,针对山区公路预防性养护难题,开发“基于信息补偿的山区公路雨雾段标志标线综合提升关键技术”、“生物质材料改性沥青技术”等实战案例,将最新科研成果(如团队在《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发表的再生纸浆纤维增强沥青技术)转化为教学素材,实现“科研反哺教学、教学促进实践”的良性循环。配套建设的SPOC教学平台突破时空限制,设置“案例精读、分组研讨、虚拟检测”等功能模块,支持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师生实时互动及过程性评价,形成了“课前预习—课中研讨—课后拓展”的全流程智慧教学场景,为个性化学习与深度学习提供技术支撑。
三、科教协同创新,赋能行业绿色发展

团队以教学改革驱动科研攻关,以科研成果反哺人才培养,形成“教学相长、产教共赢”的良好生态。近年来,团队承担云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1项,获省级教学比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教改论文3篇,构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科研方面,主持省厅级科研项目4项,在国际TOP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研发的“废弃植生材料在绿道工程中的应用技术”“木质素改性沥青及其复配技术”等成果,先后获全国公路养护工程创新大赛优质工程奖、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并在贵州水城公路管理局等单位实现工程转化,建成试验段10余公里,推动废旧材料资源化利用率提升30%,为交通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技术示范。在水城公路管理局开展的“废弃植生材料应用技术”试验段中,团队联合企业攻克材料配比优化、施工工艺改良等关键技术,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性能提升”的多重效益,相关成果被六盘水市政府作为“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推广,彰显了高校服务地方产业升级的使命担当。
四、模式创新价值:打造可复制的育人范式

西南林业大学“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不仅为“绿美交通”领域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创新”的复合型人才,更构建了一套“目标导向清晰、资源供给多元、协同机制健全”的产教融合育人体系。其创新价值在于:通过案例库建设实现科研成果的教学转化,通过智慧平台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界限,通过多方协同破解人才培养的供需矛盾,为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面向“十四五”交通强国建设新需求,团队将持续深化“三多”模式内涵,拓展“绿色养护+智慧交通+生态修复”交叉领域的案例开发,推动教学改革与行业前沿同频共振,为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绿美”交通守护者贡献教育力量。(来源:研究生院/文:柏顺文/初审:张冉/复审:冷瑾/终审:柏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