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风采

【优秀教师风采】肩负使命、矢志不移——李靖

来源: 时间:2025-03-19 作者:

李靖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教授,从事生物化学教学

李靖老师,200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2005年6月,到西南林业大学工作至今,专注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工作期间,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于2011年重返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16年1月获理学博士学位。李老师认为,她的教育教学经历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过程。

李老师选择教育职业的原因是基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以及强烈的教育情怀和使命感。她享受大学的工作氛围和人文环境,喜欢与学生交流互动,因为广大青年学子活泼、思维敏捷、敢于创新。“大学生充满活力,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这些学生便是改变未来的主力军”。此外,李老师在成长过程中也受到诸多老师的积极影响,尤其是大学的生物化学老师,“当时我的老师仅用一支粉笔,就能把非常复杂的代谢网络完美地呈现在黑板上,并从复杂的问题中找到简单的规律。”虽然过去了很久,但采访时,李老师的眼中仍然充满着对老师的崇拜。

在教育核心目标方面,李老师认为大学教育应培养完整、独立、会思考的人。“生物化学课程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所以它和我们的生命过程息息相关。”因此李老师期待学生不仅能从课程学习中掌握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还能具备健康生活、科学素养、职业道德、责任担当、家国情怀等优秀的品格。

关于教育与科研的关系,李老师强调科研是促进课程和学科发展的基石。她认为教学和科研同等重要,只有从事科研工作,才能更全面的关注学科前沿,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持续地对科研或者教学保持热情很难做到,如何避免懈怠更为重要。”因此,为了保持学术热情,李老师建议不要太关注眼前的利益,不轻易否认自己的努力,坚持和付出最终会被看到。谈及理想的师生关系,李老师认为这应是良性双向互动的过程,包括专业深度和人性温暖。她强调教师应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被关心、爱护和支持,才会建立起尊重和平等交流的关系。对于当代大学生,李老师说他们最应该花时间去的是两个地方,一个是图书馆,另一个是运动场。因为“图书馆能开阔视野,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运动场能强健身体。”李老师认为,有了智慧的头脑和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未知和挑战。

此外,在如今数字化时代,李老师认为在线教育是传统课堂的良好补充,“很多在线工具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传统课堂上遇到的难题”,她会在自己的课堂上通过现代智慧工具动态呈现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合成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生物学过程。

在采访的最后,李老师用“乐于奉献、勇于创新、肩负使命、矢志不移”这几个词语概括了自己的教学信念,并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充满希望。(来源:宣传部、教评中心 /初审:张冉/复审:冷瑾/终审:柏顺文)



Copyright  ©  2003 – 2025 西南林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000211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