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风采

【优秀教师风采】坚守初心,培养思辨——杨增艳

来源: 时间:2025-03-20 作者:


杨增艳,文法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在西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的课堂上,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杨增艳,以其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深厚的学术底蕴,带领学生们探索哲学的奥秘。她,2022年6月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哲学系,同年7月加入西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现任教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讲《哲学概论》、《逻辑学基础》等课程。

谈及从教初衷,她表示,这既源于对科研工作的热爱,也深受求学阶段导师们的影响。她珍视与学生们以及学界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这种持续性的学术探索让她坚定了投身教育的信念。她认为,大学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她的课堂上,她更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而非直接提供答案。她教授的《哲学概论》等课程对于初学者虽略显抽象,但她通过引导同学们剖析哲学问题的缘起,追踪不同哲学家的解答路径,领会哲学家分析思考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体系性的思维框架,并构筑起一个整体性的知识脉络,从而提升他们的逻辑思辨能力。面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她坚持因材施教。她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积累、研究兴趣和专业特长,推荐个性化的书单或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研究方向,并在教学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潜能。

回顾职业生涯,她坦言在真正站上讲台前,也曾感到焦虑。但当她真正面对学生时,更多感受到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于是,通过认真备课、耐心辅导以及潜心科研,她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焦虑的情绪也在一点一滴的工作中渐渐淡化了。对于如何保持教学与学术的热情和自我提升,她有着独到的见解。她认为,教学与科研并非割裂的两个部分,而是有机融合的统一整体。因为把科研工作中的新理论、新视角、新方法融入课堂,能够让教学焕发新意,并且让同学们对学科前沿和热点获得整体性把握;在课堂上与学生们的交流互动,也为科研问题的新突破、新进展提供了契机。

她心中的教学榜样是研究生阶段的导师,导师“做人与为学一致”的教诲深深影响了她。对于初入职场的高校教师,她建议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凝练明确研究方向并做好科研规划。对于大学生,她则建议保持阅读与思考的习惯,以行动化解焦虑。

最后,她用一句话总结了自己的教育信念:“不忘初心,立足于当下。”这既是她的自我要求,也是对教育事业的诚挚期许。(来源:宣传部、教评中心 /初审:张冉/复审:冷瑾/终审:柏顺文)


Copyright  ©  2003 – 2025 西南林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0002112号-2